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其作者历经6年的考察发现现在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多在省市交界处建厂,企业们为何不约而同呢?难道里面有什么猫腻吗。
无可否认的事实,对污染的能源企业,发展在大城市有很多不便之处
选择阵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话题。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企业位置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市场规模、交通条件、劳动力成本和政府补贴,税收政策,重工业在大城市建厂通常意味着较低的运输成本,更多的技术工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等,因此,发展在大城市有很多好处,在城市和工厂造成了规模经济和企业合并和收购,这反过来又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但近年来,越来越严格的控制让情况发生了变化
环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污染控制成本在企业总成本的比例逐年增加,如美国的工业企业1990年新的污染控制投资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和1280亿年的2005美元。区域环境监管强度成为重要的因素影响新企业的位置。根据污染天堂假说:企业将倾向于选择较低的国家或国家的环境标准宽松的环境控制领域,如国外一些学者声称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强资本逃离更高的环保标准,劳动标准和高税收的国家或地区。
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环境管制行业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小公司不能满足资本有限的法律标准和崩溃,潜在竞争对手由于巨大的环保设备投资限制,配置和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学者在纽约县1980 - 199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当很强的区域空气污染控制工作,新的国内企业数量下降了44% - 61%。
企业明智的选择跨区域环境盲区,放心排污
企业建在省市交界边境进入监管盲区,公司可以更有效地避免环境监测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尽管环境保护的力量越来越大,但它仍然是唯一在宏观层面控制和掌握,更依赖于地方政府和具体实现。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明确规定第十五条:在行政工作的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在这种方式,环境保护部门在本行政区域,无法形成执法合力监督,极易让污染企业的漏洞。
总之各种便利条件加上交界处管理部门扯皮行为让企业自觉汇聚到省市交界处,其实这种破坏后世生存环境的做法并不可取,我们应该坚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